第761章 一朝鱼出水

模型的构建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时间,而且在构建到了后期,李行空发现千山法之中,自己还有大量没吃透的内容需要去学习——

在学千山法的时候,为了赶趁,那个时候他是完全将它当成黑盒来学的。

而在现在,当时落下的功课,那全都得补起来。

好在学习这种事儿,从来都是水磨工夫,只要有时间,谁来都能成。

在用了接近2000年的学习之后,李行空总算将千山法之中的内容吃透了。

而后的3000年里,他便想尽了办法,将千山法与现有的模型结合了起来。

这一步要比他想象的困难的多。

最困难的点在于,千山法超纲了。

本身李行空要做的模型,只需要分析本宇宙的空间结构,而后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之上,找到突破的契机就好了。

但千山法这门功法的原理,本身就是立足于多个平行世界观之上的,它之中的很多原理性的东西其实已经超出了本宇宙涵盖的内容。

换句话说,如果李行空想要成就元婴,在他将千山法吃透之后,便已经有这个能力了。

但现在的问题在于...系统被万重山抽了出去,而万重山也没有指导过他关于结婴的事宜。

所以在李行空的眼里,这构建好的模型,依旧只是一个本宇宙的模型。

他要在这一个已经超纲而不自知的模型之中,找到一个新的外因。

这就跟刚刚读研时,老师原本只是布置课外作业,但不小心将世界未解的难题塞给了丹齐格一样。这本来不应该是李行空现在这个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。

但就是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态发展,李行空在浑然不自知的情况之下,拿到了一道能让所有同阶修士望而却步的难题。

正常来说,构建好的模型应当是符合几何的美感的,无论是球形,还是几何体,都是合理的。

但李行空最终整出来的模型却不是这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