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、二十一

大归之喜 迟生晚 1625 字 2022-10-28

“你来算。”

在场众人,这是唯一一个真的去过两江的人,也是唯一一个跟着谢老大人,取过水样、试过石质的人。

那时她不过七八岁。

谢寒蝉想起祖父,六七十岁的年纪了,在清河边尝泥土,敲石岩,绘地形,一连半月宿在河边。

她走到最前面,相对地放着最长的两张算盘的桌子中央,这是户部搬来的,为核总之用。

“请念。”

谢瑾与老尚书均翻开账册,红笔为入,黑笔为出,增减同报,变化为记。

“永茂二十二年……”

“下游水纹,记以白鹤石梁,石鱼眼高……”

“合金沙河,积其深广,得算二千一百三十尺……湍缓不同,盈余可补,计九百二十尺,以丈计方,补石三千……雨量筒得算积水高三寸一钱……”

一心二用却能心无旁骛,这是谢寒蝉从小就有的本事。双手翻飞,细白柔长的手指飞一样拨珠进位。度支和比部来的都是行家,先还有不屑之意,此时见谢寒蝉飞归法用起来不假思索,斤两互换不用念诀,便知是行家。待到真正打起来双手算盘,一进一增,一出一减,两边核验之下,一月的水量变化及石方测算便可平,均是站了起来。

便是这一手功夫,在两司当个主事,那都已经是绰绰有余。

立在堂中来友情压阵的户部尚书露出

难得一见的笑容。

支比二司每年为选人,头发都要掉光了。普通账房先生那是用不得的,必须是各州府县算学出身,才能拔擢。然而,所谓数者,“一、十、百、千、万,所以筭数事物也。小学是则,职在太史,羲和掌之。”虽说是“职在太史”,但如今,算学归国子监。而明算出身,仅授从九品下。

于是乎,别人学四书五经,他们学历代算经,《孙子》《五曹》《九章》《海岛》,《缀术》《缉古》《数术记遗》《三等数》,谁也不比谁念得少,出来了,别人寒窗十年,中进士,授京官,自己当个算官,最高就是个博士,谁乐意学。

为了给算学増人,两司也算用尽了脑筋,早几年度支就上奏“国子算学博士及助教,各加一千九百一十七文。”,也没见肯报考学习的人多加。

“听说你们秀才科考试,要考算学?”户部尚书斜眼看见来给得意弟子撑腰的李宗用,“是该考了。前几年录的进士,到户部历练,下拨多少银子,能买多少粮食,都尚且搞不清,你们国子监怎么教书的?”

户部尚书不是国子监出身,对着李宗用一顿喷。难得有机会给人吃瘪,好开心啊……

李宗用哼了一声。

“那又不是我们秀才科出身,你找明经进士算账啊。”老头子心思一转,十分警惕地望着户部的大佬,“别想,考也不会给你去度支当郎中员外郎。”

两位大佬互瞪,户部尚书显然没有李宗用的脸皮厚,很快败下阵来。

“那你考算学干嘛?”

“谢瑾列的条陈里有。”

听说是谢家这个丫头的族学考试中规定的……当然了,李宗用才不会去揭穿。

户部尚书捋了捋胡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