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

心火 八口小锅 2662 字 2022-09-13

晚饭前的体能训练被缩减到了一周三次,饭后有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,可以打电话、玩游戏,但每个人的手机在来的第一天就上交报备过,软件不多,教导员会定期检查。

除了几个中队和干预小组,队里还有一支包括驾驶班、炊事班、医务和财务在内的后勤队伍。

司务长何磊比老方年轻,也是个憨厚的老兵,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,周童跟大家慢慢熟络起来,发现这里氛围真的很好,战友之间的关系也很亲密,几乎没有发生过不合、不团结的情况。

涂科不是干消防出身,业务和理论都不如奚杨精,但带兵着实有一手,行事果决雷厉风行,跟向宇一黑一白配合默契,把一帮愣头小子驯得服服帖帖,个个单拎出来都是一把好手。

所有训练项目里只有搏击是他亲自指导,大家都以为这是他的爱好,却鲜少有人知道他曾经蝉联过数届全国政法干警拳击联赛冠军,散打也很强。

干部每月也有各项业务考核,除了处理重要事务之外,其他时间都跟队员一同训练。周五这天,队里接待了三位北临日报的记者,两男一女,一大早就背着相机等在训练场上,准备亲身体验一下消防员的日常。

为了配合采访,向宇提前一天制定了演习计划。警铃一响,全体队员在三十秒之内集合完毕,穿好了整套防护装备。周童和闻阅利用休息时间练了无数次,现在也能跟大家站在一起,旁观几个记者像他们刚来时那样手忙脚乱地往身上套衣服。

一点五公斤的灭火防护服、十五公斤的背负式空气呼吸器、两公斤的隔热靴,加上头盔、手套、腰带、消防斧,还有照明灯、呼救器、救生绳等等一系列零零总总十七、八件,三人一共用了将近八分钟才完成穿戴。

只是这样就已经直不起腰迈不动步子了,更别说还有两盘四十公斤的水带、十二公斤的无齿锯和十四公斤的液压钳。

而按照严格的规定,一个消防员在进入火场前,这些东西一样都不能少。

北临在进入七月后降雨量骤减,上午的气温逼近四十摄氏度,地面温度更是高达五十摄氏度。周童已经习惯了这种犹如泡在沸水里的感觉,眉头都没皱过一下。

他用眼角偷偷打量一旁带队的奚杨。面罩下,他的黑发丝丝缕缕贴在鬓角,连睫毛都是湿的,阳光一照闪烁着晶莹的光点,折射出几乎无法察觉的色彩。

记者想采访他,他摆摆手表示不方便,镜头和录音笔便转向了周童。女记者热得喘不过气:“可以说一下你现在的感觉吗?”

周童又看奚杨,奚杨对他轻轻眨了眨眼。

“我现在......”周童停顿了一下。“我现在觉得外面比我的衣服里凉快。”

他说完所有人都笑了。女记者又问:“你们平时训练都是这样,必须穿齐全套装备吗?”

周童点点头:“是的。真实的火场温度可能要比现在高几十倍,这么做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。”

女记者还想问,却听向宇一声令下,演练开始了。

训练场正中已经搭好了模拟实景火场,所有队员每四人分为一组进行操作训练。轮到干预小组时,在叶征和堵威的水枪掩护下,打头的周童开始用无齿锯破拆第一道门。

金属被切割的声音尖锐刺耳,四溅的火星“噼里啪啦”打在防护面具上,立刻就被喷出的水柱浇熄。破拆成功后,四人携带水枪和水带分别爬上挡板,穿过狭窄的烟道,在一号通道门口找到两名“伤者”,先用担架将“他们”原路抬出,随后再次折返,穿过二号通道,将出口处的“大火”扑灭。

整个操作过程记者都在想方设法跟拍。女记者边看边不停地发出惊呼。

“好帅!”

“他们真的好帅!”

六个中队轮流操作,时间很快过去,最后是记者体验环节。

然而从一开始他们就遇到了困难。先是不懂操作无齿锯,接着又被各种各样的装备卡住,无法顺利前行,只能在向副队的帮助下拆掉身上的装备和工具,一点一点匍匐,最后因为抬不动六十公斤的假人而不得不中止体验。一趟下来,三个记者浑身泥泞几乎虚脱,瘫在地上边喝水边怀疑人生。

接下来的十五米爬梯训练危险系数较高,记者没有参加。身负四十公斤重量的周童使出全部上肢的力量将拉梯甩出,稳稳挂在窗口,接着快速向上攀登,只用了二十二秒就爬到了四楼,完美跃进窗户。

但凡有一步跨多或跨少,都无法完成最后的飞跃,周童几乎整个星期都在练。前一个上来的武炜不可思议道:“牛逼,比张思琦还快两秒。”

是第一吗?热到快要失去意识的周童顾不上休息,赶紧去看向宇手里的登记表,从下往上找了一遍,顿时瞪大了双眼:“大爷......十八秒?”

向宇没说话,指了指上方一栏给他看。

奚杨:17.26s

周童:“...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