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,朱继明开始讲起他在城关镇的具体做法:“我们泗水县的房地产政策主要分为三块,第一块是房地产优惠政策,凡投资房地产住宅开发占地200亩以上的,待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备案后,县权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收费返还50%;300亩以上的,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备案后,县权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收费返还70%,用于居民安置和配套设施建设。
这是涉及房地产开发的优惠政策,要是两改一建项目,优惠幅度还要大。
所谓 “两改一建”,就是指棚户区改造、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。其中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除国家法律、法规明确规定必须收取的以外,其他行政性事业收费免缴,服务性收费按最低限收取。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,新建面积与原拆除面积相等部分,予以免收,超出原拆除面积部分,按国家规定办理。土地收益扣除土地成本和国家规定用途资金后,出让净收益全部用于村民社会保障、公益事业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,特殊情况还可以一事一议。
除此以外,入驻泗水县的企业在风险可控、发展前景较好且能提供一定质押物的前提下,由泗水融资平台担保,帮助企业解决短期融资问题,融资时间、成本由双方商定。
还有一点,就是在泗水注册并成功在上交所主板或创业板上市,同时募投项目在泗水的企业,泗水财政还能一次性给予企业600万元的奖励,毫不夸张的说,咱们泗水县为了发展经济,是舍得下血本的。”
秦臻一听就明白了,朱继明这种发展模式,可谓是开了房地产开发之先河。
朱继明等人为了吸引老板前来投资,不惜透支泗水县的发展潜力,他们卖土地地皮,讲将本来属于泗水人民的土地资源低价收回,然后高价转让给开发商,这样一倒一卖,其实真正吃亏的还是老百姓。
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,房地产开发的利润被开发商和不法贪腐分子赚走,成本却让大部分百姓承担,这个在后世饱受大家诟病的房地产开发政策,在九十年代就开始,大量资本投入房地产行业,有搞房地产开发的,也有炒二手房学区房的,各种团体层出不穷,搞得大家都没有心思发展实业,一心只想赚快钱。
这给城市发展留下了很大的隐患。
首先,房地产从业者为了扩大规模,直接导致大部分房企有息负债增速远远高于销售增速,一旦融资不畅、销售疲软,偿债压力会集中爆发。
其次,房地产的暴利吸引了大量搞实业的企业家,因此房地产的繁荣,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实业增长,本该流入实业的优秀人才、大笔资金统统被房地产行业节流,恶果就是发展到后面,形成房地产资金人才双过剩,实业人才资金双紧缺的现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