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光荏苒,转眼已过两个月。
这短暂而漫长的时光里,张无忌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果敢的决策,成功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使得江南地区的局势得以彻底稳定下来。
然而,身为大明皇帝的他,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,不可能长期逗留在江南。
毕竟,北平城才是大明的国都,而“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”更是他作为一国之君应有的担当。
面对如此局面,张无忌开始深思熟虑起派谁来江南主持大局这个重要问题。
经过一番苦苦思索,他发现一时之间竟然难以找到一个完全合适的人选。
当他为此事烦恼不已时,突然间,一个人的名字如闪电般在他脑海中闪现——杨逍!
杨逍,现任大明户部尚书,不仅才智过人,而且对朝廷事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。
如果能让他来江南任职,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。
然而,要让杨逍离开京城前往江南,就必须找到一个能够胜任户部尚书一职的人。
想到这里,张无忌不禁感到一阵头疼。
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实则棘手异常。
毕竟,户部尚书一职关系到国家的财政命脉,需要一个既有能力又值得信赖的人来担任。
这关键时刻,张无忌决定先返回北平皇宫,与自己手底下的文武百官共同商议,集思广益,或许能够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。
张无忌决定回北平,他的步伐坚定而沉稳,仿佛心中早已有了明确的计划。
他来到了朱元璋的家门前,这座府邸曾经被称为朱府,但如今却因朱元璋造反一事而变得门可罗雀。
朱元璋丢官去职,被软禁在家中,这座府邸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。
张无忌踏入马府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。
他知道,自己的到来对于朱元璋来说意味着什么。
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拜访,更是一种暗示,一种警告。
张无忌的心思如明镜一般,他要让朱元璋明白,他之所以还能活着,完全是看在马秀英的情面上。
从今天起,朱元璋就只能安心做一个赘婿,不再有其他非分之想。
张无忌走进院子,一眼便看到了马秀英和朱标、朱樉、朱?、朱棣母子四人正在院落里忙碌地收拾东西。
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单薄,仿佛整个世界都压在了他们身上。
朱标兄弟四人见到张无忌走进来,急忙跪地行礼,齐声高呼:“参见陛下!”
张无忌摆了摆手,微笑着说道:“几位大侄子,都起来吧,不必多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