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6章:裁军

在太原起兵进军长安的途中,唐高祖李渊就逐步将手下军队纳入了府兵制度中。

府兵制是将练兵权和领兵权分离,以防止将领拥兵自重,对抗中央。

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,是兵农合一的制度。

士卒平时在家生产,战时出征,农闲时由兵府负责操练,提高战斗力。

在隋文帝时期,曾实行过这种制度。

府兵的重要职责是轮流到京师或者边塞服役,叫做“番上”,战时则出征御敌。

在服役期间,士兵可以免除自身的租和调,但不论“番上”还是出征,所需的兵器和衣服粮食等都要由自己负责筹备。

府兵制从根本上减轻了国家的负担,它不但能扩大兵源,也能保证战斗力。

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如突厥,其骑兵来源和府兵制相似。

但突厥的军队,都是牧民组成,平时没有什么军事训练。

所以,在那场战争当中才会被大唐训练有素的军队的打败。

当然了,府兵制对于初期的大唐来说,的确是好的。

因为大唐初期,人口很少。

推行府兵制,就能让大唐的军队在短时间内,达到峰值。

只是,这样的兵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,就是对百姓的一种损耗。

魏征直开口道:“别的不说,只说这次秦王殿下,率兵出征新罗。”

“秦王殿下,带走并州军与凉州军四万,还带走了水军一万,共计五万人。”

“而在战后统计当中,五万军马阵亡人数近五千,伤残人数三千多,轻伤者不计其数。”

魏征看向李承乾道:“秦王殿下,老臣说的没错吧?”

李承乾点了点头,道:“魏大人负责战后统计,说的自然不会有错。”

“那好,那老臣就继续说了。”

“且不说别的,只说这五千阵亡的将士。”

“这五千人当中,近八成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。”

“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无二,年轻人在战场上的生存经验,不如年纪大的老兵。”

“而这也就简介的导致了另外一种结果。”

“那便是大唐有些地方的年轻人,已经出现了断层。”

“甚至在西北的一个村子里进行人口普查时,都根本找不出来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来。”

“而年轻人都没有了,未来还有什么指望?”

“难道指望那些三十岁,四十岁的中年人上战场?”

“是,现在是可以这样做,但以后呢?若是他们也老了,那大唐该怎么办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