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9章 顺风顺水如愿通过

即使心里有些不情愿的常委,现在大家心里也都知道了,书记此话一出,必定驷马难追,反对也没有什么作用,反而自讨没趣,把自己推到书记的对立面去,书记既然要解决河东的教育和医疗问题,就由着她去吧。

之前的摸底都是由常务副省长齐全负责,按照书记的指示,医疗方面,按照报销95%的比例,教育方面,高中三年纳入义务教育。

但是在适用人群方面还是有拿不准的。

教育方面比较好办,只要就读公办高中的,自然是免除学费,民办高中,尤其是那些贵族学校,自然不在免费教育之列。

争议比较大的,是个人医保的适用范围。

徐雨萌建议大家各抒己见。

郭华是省长,大家都把目光望向郭华,看看他怎么说。

遇强则弱,遇弱则强,郭华现在也学乖了,知道和徐雨萌硬扛自己没有好处,所以尽量选择退避,非重大原则问题,绝对不和徐雨萌起冲突。

这次徐雨萌提出要在河东实行,教育和医疗改革,他屁话都没有说一句就同意了。

反正是财政的钱,你徐雨萌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好了!

大方向没错了,小方向自己肯定还是可以提点建议的。

“书记,河东的南北贫富差距太大了,这一次的教育和医疗改革,重点关注的是中低收入人群,几百块钱的医疗保险,不到1000元的高中学费,有钱人看来根本就无所谓,所以对高收入人群,我们可以不用考虑,我觉得在这点上应该设立一个标准线,家庭年收入达到多少的为一个标准,把钱用在刀刃上,用在真正需要的低收入人群身上!”

不得不说,郭华的这个建议,徐雨萌还是蛮支持的。

真正能当到省长的人水平都不会太差,关键是他的想法,站在哪一个角度考虑问题,屁股坐对位置。

徐雨萌微微点了点头,微微一笑说:“我觉得郭省长的这个建议不错,河东省的情况特殊,高收入人群多,把有限的资金向低收入者倾斜,这个想法很好!那这个高收入该怎么划分呢?”

常务副省长齐全发言说:“根据河东省的实际情况,南部的县区可以按照家庭年收入100万来划定,北部的为20万,烟收入100万以上的也看不上这三瓜两枣,而北部因为生活成本低,家庭年收入20万以上的,就已经可以算是高收入人群了。”

纪委书记曾国伟有些担心:“高收入者又正好是税收的主要贡献者,把这一部分人剔除出去的话,他们心里会不会有想法?他们交了税,却没有享受到这个福利,心里会不会骂娘?当然,有些人可能无所谓,这点钱对他们来说确实看不上。”

曾国林的话也不能说毫无道理,这个政策一出来,想做到人人满意,那想必也是不可能的。

徐雨萌问齐全:“齐省长这段时间一直在调研考察,对于这些情况更加了解,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我还是想听听你是怎么看的?”

“其实我倒觉得........”他犹豫了一下,踌躇着说:“既然是全民的,就不要分什么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,干脆来个全覆盖!如果真按照刚刚所说的南部100万和北部20万这个标准来划分,那些101万和21万的会怎么看?而且这个认定也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,需要耗费大量的能力和精力,甚至在认定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不正之风,让所有的人都享受到这一政策的红利,也可以增强全省所有的群众的认同力和向心力。”

后续其他常委的发言大多也赞成齐全的这一说法。

整个常委会的讨论罕见的热烈。

徐雨萌环视会场,目光掠过每位常委的面庞,唇角笑意比会前多了几分暖意:

"今天这场讨论,让我看到了班子的凝聚力和务实态度。郭省长立足省情提出精准施策,曾国伟书记从长远角度考量政策影响,大家各抒己见的劲头,正是我们推动改革最需要的氛围。"

她稍作停顿,将视线落在齐全身上,语气加重了几分肯定,

"尤其要感谢齐省长,这段时间的调研确实下了苦功夫。你提出的全覆盖思路,不仅解决了政策执行的难点,更体现了我们做改革的初心——政策的温度,不该被冰冷的数字门槛割裂。"

她伸手轻叩会议桌,金属签字笔与桌面碰撞出清亮声响:"但政策既要普惠,也要守住公平底线。经过综合考量,我提议:除公职人员外,全省群众都能享受教育医疗改革红利。公职人员本就享有完善保障体系,把资源更多倾斜给普通群众,既是回应民生期待,也是彰显我们刀刃向内的决心。"徐雨萌的目光扫过众人,字字铿锵,"从今天起,各部门要立刻着手细化方案,半月内拿出配套细则。记住,改革不是纸上谈兵,必须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摸到政策的温度!"

教育和医疗改革没有遇到任何阻力,顺利通过!

即使心里有些不情愿的常委,现在大家心里也都知道了,书记此话一出,必定驷马难追,反对也没有什么作用,反而自讨没趣,把自己推到书记的对立面去,书记既然要解决河东的教育和医疗问题,就由着她去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