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哥!”刘若月脸红,羞恼了。
朱元璋笑着道,“行了,咱知道若月不挑食,是外公想吃好的,行了吧?”
已经八岁的刘若月听得出这是哄孩子的话,又不知该怎么辩驳,干脆转移目标,跑到流着鼻涕的小女孩旁,问:“小妹妹叫什么名字?”
“妞妞。”小女孩吸了口鼻涕道。
刘若月:“没有大名吗?”
小女孩摇头,也不知道是听不懂,还是没有大名。
朱元璋则注意到堂屋墙壁上贴了两张奖状(刘宽协助礼部推行学校教育时顺带搞的),其中一张上书“学子李正于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荣获班级第五名,特发此奖状以兹鼓励!”
下面还书写了该学校名称,以及奖状的发布时间,却是去年年末。
很显然,这户人家还有个正小学二年的小男孩。
果然,没多久就有个小男孩进了院子,看屋里有陌生人,便直接进了厨房,稍顷才到堂屋里来。
这小男孩儿比刘长安、刘若月矮了近一头,却带着几分紧张小大人似地施礼问候,“小子李正,见过黄员外,见过这位伯伯,见过这位兄台、姑娘。”
刘长安、刘若月还礼。
然后刘长安就道:“我叫刘长安,今年八岁。李兄几岁?竟已上小学二年级?”
李正闻言有点窘迫,略结巴着道:“我也···也八岁。”
听此,刘长安、刘若月都略感惊讶,没想到李正这么矮,竟然也八岁了。
不过刘长安倒是没傻乎乎地问“你为什么这么矮”——他们在京师上的是“贵族学校”,孩子们都吃的好,大多数同龄人高矮不会差距太大。
随即,刘若月好奇地问:“李兄的学校很近吗?中午竟一个人回来,不需要家长去接?”
李正从没见过刘若月这么漂亮的小女孩儿,看了一眼就脸红地低下头——好在他晒得较黑,脸红不那么明显。
但他接下来说话却更结巴了,“不···不远,就五···五里地。”
刘长安、刘若月一听人都傻了。
五里地?
还不远?
朱元璋在旁看着三个小孩聊天,只觉得很有意思,老脸上的笑容都要兜不住了。
同时心里也在想:刘宽的孩子在京师上贵族学校,不知人间疾苦。皇室子弟在大本堂上学,虽说也有各种磨砺,但跟真正的人间疾苦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。
就像这个李正,走五里地上学,皇室哪个孩子有这种经历?
‘看来回头得跟标儿、雄英商量,多给大本堂那些臭小子一些罪受才行。’
另一边,李家老汉先是杀鸡,又向同村的渔夫买鱼,向猎户买了腊兔子,与浑家在李贵的帮助下忙活了一个小时,才终于做好一桌颇为丰盛的饭菜。
吃饭时,只有李家老汉跟朱元璋同桌。
李家老汉甚至启封了珍藏的一坛老酒,跟朱元璋边吃边喝边聊。
“李老弟多大年纪了?有几个儿女?”
“今年五十有二了,年轻时家里太穷,饭都吃不上,结婚比较晚,只生养了一个儿子、两个女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