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一,大明皇帝朱元璋颁布诏书,日国即灭,增设四大行省以治其地。
四大行省分别为:宁海、东瀛、扶桑、安洋。
宁海行省以原日国九州岛为主,外加本岛的广岛以西(含广岛在内)这一小部份,以及四国岛靠西的一小部分(全岛三分之一)。
又从乐浪行省西南划出一小部分,差不多相当于原高丽国全罗道的四分之三。
对马岛亦归入宁海行省辖境,但瀛州岛则依旧归山东行省管辖。
省治设在宁津(原日国福冈)。
东瀛行省辖境则包含原来日国的四国岛东部(全岛三分之二)。
又以京都、大阪的中间点往东北去至后世的水户,将本州岛的东南部划入东瀛行省辖境。
省治设在汤池(原日国名古屋)。
扶桑行省则主要是本州岛南部的西北部分,西至广岛(不含广岛)、东至长野(不含长野)。
省治则设在旸谷(原日国京都)。
安洋行省辖境便是扶桑、东瀛两大行省以北的本州岛部分了。
省治设在长宁(原日国宫城)。
诏书发布之后,朝廷随即下达一系列的“任命书”,于是一大批官员得以升官,东渡到四大行省赴任。
至此,大明许多官员先一步从灭日之战得到了好处,朝野之间对灭日自是更加的赞扬了,零星的异声都被淹没在官吏军民的欢庆声中。
至于说,按照刘宽的提议往四大行省派去由刑部、督察院、锦衣卫组成的“三司”查惩原日国犯罪之贵族、武士,朱元璋却是没急着办。
当皇帝二十几年,他很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——日国方定,大明朝廷、官方还未能让日国黔首有多少信任,即便大明不怕日国贵族、武士揭竿而反,可总需要日国黔首出人乃至出证据告日国贵族、武士吧?
在大明官府还未对当地有多少了解,未能获得当地黔首多少信任时,这件事可没那么容易办。
所以,这件事朱元璋与朱标的意思都是稍慢些来。
而在增设四大行省的一个月后,朱元璋又将另一件大事昭告天下:他将在年尾退位为太上皇,由太子朱标继任新帝!
这道圣旨一出来,朝野轰动,一时连灭日及增设四大行省的事都没什么人议论了,都在议论朱元璋退位之事。
京师,某栋中档酒楼内。
“你们说,当今那位为何要退位?难不成是身体出了问题?”
“算一算,那位应该六十六七岁了吧?坐在那个位子上日夜操劳,六十多才身体出毛病,已经算厉害的了。你看看历史上那些坐龙椅的,有几个活到六十岁的?”
“这倒也是——不过那位是真龙天子,肯定跟寻常皇帝不一样。就是不知道,那位退下去后,朝野会有什么变化。”
“我觉得肯定是往好的方向变化——太子可是比那位宽仁得多,也许咱们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。”
“哈哈哈,那咱们为此干一杯,庆祝庆祝?”
“嘘,小声点,当心被锦衣卫听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