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4章 复活之法

魏昭宗从小就用‘无为而治’的那一套来教育他。

这也就养成了他与世无争的性格。

但真的做到皇帝那个位置上,可不是件轻松事儿。

虽然拥有最高的权力,但却要长一万个心眼子,去斗那些群臣......

群臣太团结了,皇帝就会被蒙蔽,成了傀儡。

下面人只要口径一致,利益一致,皇帝就成了聋子和瞎子。

群臣太分裂了,形成了党争,又会相互以立场来态度,而不是以是非来定决断!

无论是洪武朝的淮西党还是浙东党,亦或者康熙朝的明相和索相,都是相互攻讦,只谋求自己团体的利益,根本不顾国家和百姓。

皇帝又不好让其中一党做大,政令推行不下去,两边相互制约,那更难受!

你要是个雄主还好,可以利用党争来搞平衡术。

可如果只是一个文艺爱好者,喜欢诗和远方,心思单纯的人,还真的斗不过殿上的那些老油条。

就像当年朱标死后,朱元璋是有意要立能力最强的朱棣为太子的。

结果,那些大臣们又以祖宗礼法之类的道德词汇来绑架朱元璋。

朱元璋以前没读过太多书,对儒家的这些条条框框,感觉又神秘又崇拜,所以也只好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。

实际上,这些大臣们根本不在乎什么道德礼法。

他们在乎的是......这些年,朱元璋一直在培养朱标,整个国家的资源都是向朱标倾斜的。

满朝文武,也都是朱标系的附庸以及既得利益者。

如果换成朱棣来当太子,他肯定要重用他那边的嫡系团队。

如此这般,满朝朱标系的文武,势必会利益受损。

所以,道德绑架是假,利益争夺才是真!

这也是为了后来到了清朝,皇帝亲自出马来解释儒家经典的原因:首先要占领经典道理的解释权。

就像雍正所说的,你们读过的书,朕读过,你们没读过的书,朕也读过。

如此这般,就是为了不让那些大臣们瞎逼逼,在那里装逼,用那些浮华无用的漂亮话忽悠人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