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14、文官的心都黑了

南北矛盾由此产生。

华夏的内部主要矛盾分成两个时期,唐朝前,帝都在陇海铁路线上东西摆动。当时,主要矛盾是关中贵族和河北士族的矛盾。这个矛盾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。

而到了北宋末年,帝都开始沿着大运河南北迁移,开始北平和杭州、南京模式。而华夏内部统治阶级的矛盾转化为南北矛盾。

曲阜孔家的分裂,就是这一矛盾转变的表征。孔家长房南迁浙江衢州。二房留在了曲阜。

朱元璋北上收复中原之时,北方已经被异族从唐末就割走了。先后被契丹、金、元轮番统治(笔者不认为北宋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,它只能算是当时华夏范围内诸政权中的一个。)

这要是放在欧洲,民族就分裂了。幸好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强。

朱元璋的心有大格局、大气魄、大胸襟。他直接承认蒙元为华夏正统,重新确认了大明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。在历史的关键十字路口,选择了正确的方向。

为了南北统合,朱元璋打算立北孔的后裔做衍圣公。征求南孔意见时,南孔表示北孔守住祖宗传承有功,南孔谁敢争就开除族谱。当时,把朱元璋感动的,连说真不愧是圣人子孙家。

而明朝东林党的死灰复燃,再度把国家拉到了危险的边缘。

清军入关后,北方士绅望风而降,其实,就是北方士绅借助清军的力量去打击江南的士绅。

上一次你做初一,这一次我做十五。

江南的几次大屠杀,其实都有北方士绅参与。你们把北方搞得民不聊生,祸害完了,就想拍屁股走人,没门!

有清一朝,满人都是联合蒙古人、北方士绅三位一体,打压江南士绅。什么文字狱啊,加税啊,科举限制啊,都弄出来了。

为什么清末的革命都是从南方搞起来的,民国统一是历史少有的南北模式,而不是惯常的北南模式。再往后的就不说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