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03、不知祸起萧墙内

崇祯闻言漠然,这是没法复制的,现在谁也不愿意在土地上投入太多。都是混日子。农业生产怎么好的了。

此时,京营的队伍里,人心惶惶。都在交头接耳,试图找些毛病,想些办法,群起闹事。他们都不想去打仗。

当初京营回来的四万人里走了两万多,剩下不到两万人,这些人被孙承宗提拔做了小旗和总旗官。算是把这些人安抚住了。让他们继续带兵,按照杨凡的规矩训练。

可是,后进来这些人都是有门路的,因为京营待遇高才来的。京营这一次的扩大。因为待遇高。真正合格的兵源不一定能进来。

可是有门路,有背景的人,奔着待遇和编制,纷纷扒门盗洞的往里涌。这些人很多身体素质和年龄都不符合要求。甚至有些四十岁的人,通过行贿也进来了。

现在京营士兵一年有十五两银子可拿。花费三十两送礼,进去就是子子孙孙的铁饭碗。真是太有诱惑力了。

他们走到南苑就感觉累了,幸好在南苑军营宿营了。这几天的行军已经很多人叫苦连天了。

他们穿着二十斤的对襟直身棉甲,带着八瓣儿铁盔,拿着长矛,背着弓箭,挂着腰刀。还背着干粮包袱,系着水葫芦。足足有四十斤的负重。

他们里花钱进来的,就是想着养老和父子相传铁饭碗的。可不是来受罪的。他们根本不想去打仗。战场多危险啊,至少花的钱还没有赚回来呢。

这个年代,长城附近非常的冷,甚至能到零下二十度。大冬天的睡野地,寒风呼啸,风刮在脸上,刀割一样疼。因为没有手套,手指冻的弯曲不能握拳。根本拉不开弓,也握不住刀枪。

食物也很差,干粮袋里的饼子,都是麸皮和谷糠加上仓库底子发霉的粮食做的。掺了很多陈年大豆粉。尤其是户部和工部,从杨凡的后勤那里学会了加工食品。他们惊喜的发现,加工食品更好贪墨和克扣。

他们把通州大仓里的腐变的舱底粮食,先用水淘洗,然后大锅炒干,再磨成粉末。加入掩盖气味的中药。做出来的“压缩饼干”一点也看不出霉变。可这玩意而能好吃吗,辣嗓子不说,吃完还容易拉肚子。

尤其是京营没走的老兵,他们吃过定远伯的军粮。那个多好吃啊。里面除了高粱米面,还有茶叶粉、红糖、甚至后期到了草原还有奶粉加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