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5页

隐凤朝阳 看泉听风 1620 字 2022-11-10

太皇太后就巴不得谢知早早出嫁,焉有不应之礼?她立刻下令太史令替谢知、秦纮合八字,太史令受了太皇太后的暗示,硬着头皮给两人合了八字,说是天作之合,太皇太后下午就让人把八字送到秦家和谢家,同时还赏下不少财物作为谢知的添妆。

她以往对谢知的赏赐都是金银,这次却基本都是古物,难得给谢知面子,却让谢知很失望,她情愿不要这些古物也要金银。御赐之物是要供起来的,金银是可以花掉的,相比之下,谢知更愿意太皇太后用阿堵物羞辱自己。

谢知觉得自己这件事玩大了,在京城的暗卫肯定给拓跋曜送信了,她都担心拓跋曜已经收到信件了,因此让祖父加快动作,赶紧去太皇太后那边过明路。等太皇太后的赏赐一到手,谢知连忙让人收拾行李离京。谢简也抓紧时间,低调给孙女办了一场定亲宴,还特地将太皇太后的赏赐放在最明显的地方。前来观礼的人皆百味杂陈,不知该说什么好。不过闹成这样,谢知离京嫁人也不失为一条出路。

她来的时候行李就没怎么打开,她自杀演戏前就又让人收拾一遍,这次收拾速度极快,众人一夜就整理完毕,谢知便借口去别庄养病,一大早就离京了。陈留也知道谢知跟秦纮定亲的事,她心中百味杂陈,她也觉得事情闹这么大,阿菀怎么都不好入宫,入宫后她还不知道会被太皇太后折腾成什么样子,这孩子气性太大了。陈留到现在都不明白,为何事情会闹成这样。

秦纮想让谢知休息多养几天病再走,可谢知哪里愿意?她最怕的就是拓跋曜会突然回京!届时她想走都走不了了。再说她觉得她不走,太皇太后就要查到她身上了,万一这老太太愤怒之下,作出什么离谱举动怎么办?还是赶紧离开的好。谢兰因也觉得女儿付出这么多,万一在离京前被拓跋曜逮到,那要多郁闷?谢兰因带着女儿先离京,两人坐在马车上时,谢兰因心疼的看着女儿的脖子上的痕迹,心疼的说:“你这孩子,做做样子就好!干嘛假戏真做?”

谢知无声的微笑,没有伤痕怎么骗得了人?

谢兰因问谢知:“太皇太后那本女诫是怎么回事?”她觉得以太皇太后的脾气,不应该给女儿这本女诫的,这不是送把柄到女儿手里吗?

谢知提笔给阿娘写字,她让人把李贵人的女诫放在太皇太后的书案上,也是给太皇太后一个暗示,她是秉着可有可无的想法,让离开的暗探做最后一次任务,没想这一次居然成功。现在细想她成功也不是偶然,皇子互换的谣言传出去后,大皇子就废了,即使太皇太后对大皇子没太子那么疼爱,也是她从小养大的孩子,她还希望他将来可以成为太子的左膀右臂,可现在什么都没了,她还要被迫放弃大皇子,她心里怎么能不生气?

人都是偏心的,没人会忍心责怪自己的孩子,尤其是太皇太后这种唯我独尊惯了的人,她绝对不会委屈自己,偏偏自己是让她受委屈最多的人,这么多事积累到一起,她没训斥自己,只让自己抄女诫已经很不错了。谁能想到自己会自杀?就是太皇太后都不会想到。

谁都知道,自己这一闹,虽然洗清自己的名声,可却是踩着太皇太后名声洗清的,任何想要入宫的人都不会用这种蠢招。谢知微微一笑,再有几天,太皇太后也应该知道事情经过了吧?谢知挺骄傲的,虽然自己多年布局都废了,可至少能坑太皇太后一次,这可不是谁都能有的经历?想想就很刺激。

谢知也听说太皇太后女官自尽的事,谢知心头并未有多少触动,她做这件事前就知道会有很多人因此而死,但她还是做了,因为她不做这件事,死的就是自己、谢家还有她的手下。就如她那个时代夏言、严嵩和徐阶,夏言放过了严嵩,结果夏言死了。徐阶能忍又狠,所以严嵩最后落魄而死。官场宫廷向来都是你死我活,容不下半点善心,那些人跟了主人,就要有必死的觉悟。

谢知和谢兰因先离京,在两人离京的第二天,秦宗言和秦纮也离京了,秦纮身上还带着吏部任书,吏部让他出任建德郡防城都督。这几乎是魏国最偏远的地方,从某种程度来说,秦纮甚至可以说是被流放了,太皇太后对他的识趣很满意,同时她也担心夜长梦多,命吏部特批,好让秦纮早日离京,免得拓跋曜回来他走不了。

而此时京城几乎没几个人知道谢知跟秦纮定亲,也没人知道谢知同秦家离开,大家都只当谢知去了别庄静养。谢知这次是要去武川,在京城办婚礼已经来不及了,正好谢灏在武川,她就在武川发嫁,也算是奉父命结婚。

第144章 京城风云(一)

谢知离京后, 京城就逐渐安静下来,宫中也平静许多, 太皇太后更觉得谢知是祸根,她一走就什么都太平了。而这时谢家也传出谢知跟秦纮定亲、等谢知到了武川两人就成婚的消息,之前不说是怕夜长梦多。现在两人都离开, 太皇太后立刻授意公主府和将军府把消息传出去, 她怕两府按着不说, 等拓跋曜回来, 回去派人去武川抢亲。

谢简对太皇太后的打算心知肚明,他也没准备反悔这门亲事, 就顺太皇太后的意思, 将两家即将成亲的消息传出来。京城勋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 但公主府和将军府传出来的消息又岂会有假?但也有不少人觉得这事在意料之外, 又在情理之中,谢知尚未入宫,就传出这么多谣言, 又同太皇太后关系弄的如此紧张,但凡谢简有点脑子,都不会再让孙女入宫。

京城大部分年轻的郎君都惋惜谢知的远嫁,觉得一位绝代佳人居然远嫁边荒, 而且嫁给一个粗鲁无礼的武夫, 简直暴殄天物。京中的女郎却大部分松了一口气, 谢知离开后, 就再也没人把她们压得死死的。再说她有什么好委屈的?她闹出那么大的丑闻, 都能嫁入秦家,阿家还是她亲姑母,她还有什么好委屈的?要是换成别家女子,早被家人远远打发,哪能找到这么好的婚事?

很多跟谢知身份差不多的贵女,有些替她惋惜,有些则幸灾乐祸,秦纮不过是个防城都督,他就算再努力,将来也顶多是个建德郡太守。太守之职在先汉时地位还颇高,但在魏国各郡太守不过七品,且不治民,故职权颇为低微。且魏国各州刺史和各郡太守都有三人,宗室一人、异姓两人,所谓亲疏有分,三个太手中谁权利更大不言而喻。

谢知嫁给秦纮,就代表她一辈子跌出顶层贵族圈,不仅她将来不是顶层贵族,就是她子女将来也融入不了。很多人轻叹惋惜,她为何不忍忍?等忍到陛下回来,陛下就算看在谢家的面子,也就让她入宫,左右昭仪做不了,一个贵人总是可以的。将来再生个一儿半女,终生也算有靠了,哪个后宫女人不是这么熬过来的?

就是王贵人都不曾想过自己能这么轻易把谢知赶走?她就这么走了?王贵人甚至开始怀疑,这其中她是不是疏漏了什么?王贵人左思右想,都想不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,毕竟陷害秦纮的那出戏,真正暴露只有一个美姬,美姬早被她处理干净,不会有后患,她弟弟甚至那场戏都没出面,全是别人一手做了。毕竟天下只有一串祭红珠,谁会怀疑?

林季华听说谢知居然被逼嫁给秦纮后呆了许久,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下午,然后写了一篇葬花吟出来。宫廷险恶,就是谢娘子这般的人,最后都只能黯然离去,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风刀霜剑严相逼。明媚鲜妍能几时,一朝漂泊难寻觅。”林季华看着自己写的诗,看着看着就哭了,若有来生,她不愿再为女儿身。

陈留在谢知走后一直不得劲,拉着女儿絮叨,“你说怎么就一下嫁了?她嫁这么远?以后要多久归宁一次啊。”难怪大家都不乐意生女儿,女儿长大嫁人后,就是别人家的人,跟娘家没关系了。

谢宁馨嫁人生子后,性情成熟许多,她当初不愿意低嫁,就是担心日后自己和子女身份问题。如今阿菀虽不算低嫁,可想到秦纮的官职,以及他去的地方,谢宁馨没敢接话,她总觉得阿菀短期之内是不可能回京的,谢宁馨喃喃道:“阿菀怎么不忍忍?等陛下回来就好了。”陛下那么疼阿菀,他怎么可能不管阿菀?

连谢宁馨都能想透的事,陈留怎么想不透?她听到女儿的话,无奈的说:“你还小,你不懂。”事情闹成这样,郎君怎么肯愿意把阿菀再嫁入宫中?谢家又不是女儿嫁不掉,一定要塞入宫中?这些事明显就是有人陷害阿菀才如此!陈留觉得华阴就是其中之一,这些事中肯定有崔家的手笔!

连陈留都这么想,别家自然都会这么想,甚至连崔远都是这么认为,自从谢知离京后,崔远心中就始终压着一口大石。他不明白一个女人而已,太皇太后为何如此固执的不让谢知入宫?就算陛下坚持要立谢知为后又如何?陛下都立崔家的太子,这就是崔家最大的依仗。谢知入宫后,能不能生子、能不能一直保持盛宠还两说,太皇太后为何要在陛下最情浓的时候拆开两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