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4页

想想就可以理解,巫教出自当时的九黎部落,逐鹿之战战败之后,全线退守十万大山,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边缘存在。

从典籍中可知,那时候的人族相当强悍,但凡有名有姓的存在,起码都是神通境级别的强者。

那时候的人族,生存环境并不是很好,还需要和各种精怪争夺宝贵的生存资源。

典籍中记载的精怪,个个实力强横手段恐怖,若是没有神通境及以上级别强者,根本就无法对抗。

黄帝治理人族数百年,等修为达到了恐怖的天仙层次后,这才举霞飞升享受无边逍遥去了。

当然作为敌对方,巫教典籍记载的内容,对黄帝的描述很不客气,刘琦对此不置可否。

到了后面的五帝治世,一直都是在巩固以及扩张人族的生存空间,巫教典籍的记载虽然不是很客气,不过看的出来五帝做得相当不错。

只是期间,少不了对于巫教其余嫡脉的打击,作为巫教同脉大佬之一的九凤,就是在那时期陨落的,典籍中的记载虽然不算详细,却也让刘琦看出了一些刀光剑影。

不得不说,五帝对人族的贡献极大,就算巫教典籍却他们相当不客气,却也遮掩不了他们的功绩。

在他们的治理下,人族的生存环境迅速好转,并且开始向望拓展,严重压缩了精怪的生存空间和领域。

生存受到威胁的精怪,竟然联合起来发动猛烈反弹。

他们当然没办法主动发动大水,而是趁大雨连绵爆发大洪灾的时候兴风作浪,加大了水患的危害程度和破坏力,给人族的生存造成了极大威胁。

之后就是禹王表现的时候了,巫教典籍在这方面的记载,还算比较详细。

刘琦看的出来,因为巫教所在的十万大山也受到了精怪威胁,不少巫教高手加入了禹王的治水队伍,所以对于治水的细节比较清楚。

在刘琦看来,禹王治水除了疏浚水道之外,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剿灭兴风作浪的精怪,典籍中记载的围剿精怪之战,可比西游记里的描述血腥夸张得多。

也不知道是否因为治水受了刺激,总之禹王成就人王之位后,便迫不及待收集天下精铁,以人道气运为燃料铸造九州鼎,并且布下九州结界。

巫教的典籍记载得很清楚,九州结界建立后,结界内部的精怪全部受到压制,在延长时间以及人道大兴的过程中,逐渐变成历史消散不见。